旧约新约次经伪经
http://www.chineseapologetics.net/theology/S_apocrypha.htm
(一)旧约
旧约原文来源有两处:(1)巴勒斯坦正典(Palestinian Canon);(2)亚历山大正典(Alexandria Canon)。前者是出于巴勒斯坦地的希伯来文手抄本,是犹太人所承认的正典;后者出于埃及的亚历山大,是旧约圣经的希腊文译本,叫《七十士译本》(Septuagint);巴勒斯坦正典有三十九卷,亚历山大版本比它多出十四本,其中十一本后来被天主教接纳为旧约正典。这些存在于亚历山大抄本,而不存在于巴勒斯坦正典的经卷就是旧约次经伪经。
要明白为什么有两个来源,得明白成书的背景。旧约伪经次经都写在两约之间。主前200年左右,他们被罗马人统治,而且罗马倾向于向正统犹太教输入希腊传统,于是引起马加伯(Maccabees)起义。所以这一段时间的写作,反映了犹太民族,在一段颠沛流离时代的奋斗和盼望。当希伯来文圣经在埃及被翻译为希腊文时,这些后期的书卷被包括在里面。这就是《七十士译本》。
“Apocrypha”这个字的原意是“隐藏之事”,暗示不应该公开被阅读,因为这些作品含错误教义,神秘知识。主后一世纪末,犹太人决定他们的正义典之时(见上边),它们正式被排除了。直到今天,犹太人的圣经没有这些次经伪经,基督徒的旧约也一样。在基督教方面,教父耶柔米敦促教会不能接受它,并称之为次经。今天更正教神学家们也通常视这些只在《七十士译本》的书卷次经伪经。
虽然从未被犹太人纳入正典,但是它们被包括于七十士译本,可见它们有相当崇高的地位。早期教会把它们当作有益读物,有早期教父,如奥古斯丁甚至感觉它们应该和其他旧约正典一样,有相同的权威。所以它们一直在教会中流传,直至马丁路德改教,才在他的圣经翻译中注明为“次经”。但是罗马天主教为了抗衡改教运动,所以在天特会议(Council of Trent),正式接纳部分次经。而东正教则一直接纳全部次经。见「「唯独圣经」有理(回答天主教徒和东正教徒) 正典和次经」。
这些写作都带有旧约正典的风格,外貌很善良。但它们并未有被接纳于正典,自有其原因,如下:
· 犹太人不承认次经和伪经,而「神的圣言交托他们」(罗三2),所以基督徒应该尊重他们对旧约正典的意见。
· 没有人能肯定,第一世纪时的七十士译本已经包括它们(最早的七十士译本抄本是第四世纪的)。
· 它们从不自称是神的话。
· 后来的犹太人、犹太学者,如约瑟夫(Josephus),也否认它们。
· 基督徒也不接纳次经,直至天特会议,它们才被天主教所接纳。
· 书中包含不准确的历史、不合圣经的道理、经外的故事、不道德的教导等,如下(下面经文采用天主教思高译本):
(1)不准确的历史
例:「拿步高[即尼布甲尼撒]在尼尼微大城为亚述王」(《友弟德传》一1),但圣经告诉我们,尼布甲尼撒是巴比伦王(王下二十四1)。
(2)不合圣经的道理
例:
1。为死人祈祷赎罪:「如果他不希望那些死过的人还要复活,为亡者祈祷,便是一种多余而糊涂的事……为此,他为亡者献赎罪祭,是为叫他们获得罪赦。」(《玛加伯书》下十二44-45)
2。靠施舍得救:「因 为施救人脱免死亡,且涤除一切罪恶。」(《多俾亚传》十二9)
3。甚至轮回观念:「我原是个性善的孩子,获得了个善良的灵魂……我进入了一个无玷的身体内。」(《智慧篇》八19-20)
(3)圣经没有记载的事情
例:《达尼尔书》(即《但以理书》)十四章,记载了一段圣经没有的故事:彼勒的祭司在庙里供桌下面开下一个秘密通道,以便他们每天夜里溜进来偷吃祭品,好让国王误以为彼勒能进食,所以必然是活的。但以理吩咐仆人取些灰来遍撒在庙里地板上。第二天,国王发现男人女人和孩子们的脚印,证明是祭司们的骗局。
(4)不道德的教训
例:暗示神帮助人作假,「愿你用我口舌的巧言花语,去打击他们……愿你使我巧妙的言辞,去伤害……」(《友弟德传》九10-13)甚至天使也撒谎,「天使对他说∶「『我是你同胞中的大阿纳尼雅的儿子阿匝黎雅。』」(《多俾亚传》五13)
(5)迷信成分
例:「少年人问天使……他回答说∶「鱼的心肝,若在魔鬼或恶神缠身的男女面前焚化成烟,一切恶魔都要从他身上逃走,永不再住在他内,至于鱼胆,若敷在患白膜的人眼上,再向眼上的白膜一吹,眼便会痊愈。」(《多俾亚传》六7-9)
(二)新约
早期教父们都同意,新约次经伪经的神学思想不纯正,属「诺斯底派」(Gnosticism,或作「智慧派」),而且内容不可靠,所以需要举行会议,正式鉴定正典,区分真假。
诺斯底派(或作智慧派)是早期教会的一个异端。他们相信物质是邪恶的而灵魂是良善的。他们追求一种较高层次的属灵知识,而这种知识是神秘的,就是「灵知」(Gnosis),不能从教会传统教导获得。诺斯底派认为人内里有一点神性「火花」,若要释放这元素,最主要的方法是透过获得知识和灵性的启蒙。很多伪经著作,都是诺斯底作品。
即使今天的非基督徒也同意,这些经典虽然书名带有使徒的名字,但大有可能不是使徒的手笔,也没有使徒的认可,只是冒充使徒之名而写,而且都成书于第二世纪及之后。再者,其翻译和流传亦不可靠,和今天的新约圣经无可相比。
正典成立之后,这些写作被镇压和烧毁,所以很多现代敌基督教的人士指责说,「正统」基督教持君士坦丁的势力,镇压异己,改写历史,隐瞒事实。但这些次经伪经中并没有太多的历史,不足以说明新约历史是假的;它们的神学思想和圣经大异其趣倒是事实。
因为伪经被毁,后来的人难以认识这些经典,我们只可从早期教父的书信或写作中略知一二。但是,现代人留意到这些写作,开始产生浓度兴趣,却是因为一九四五年,在埃及邻近的拿戈玛第(Nag Hammudi)的地方,有一个农夫在掘地的时候,发现一个红色的土瓶,里面竟是一些新约次经伪经的第四世纪科普特语(Coptic)手抄本(原文是希腊文)。学者们就叫那些手稿做「拿戈玛第经集」(Nag Hammudi manuscripts)。
这个红土瓶中有五十多本残缺不全的手抄本。除了比较完整,而且比较有名气的《多马福音》之外,还有好些其他的「福音书」,例如《真理的福音》(Gospel of Truth)、《马利亚福音》(Gospel of Mary)和《腓力福音》。不但有福音书,还有一些类似书信的,如 《使徒保罗的祈祷》(The Prayer of the Apostle Paul),《雅各的启示》(The Apocalypse of James),《彼得至腓力书》(The Letter of Peter to Philip),《塞特的三块石柱》(The Three Steles of Seth),《复活论》(The Treatise on the Resurrection)等等。
在这些书籍中,有一少部份看似圣经。例如:《多马福音》有很多类似符类福音书的话,以至被人怀疑它属于「Q」福音书。[1] 举一个例:「耶稣说:『如果一个瞎子领导另一个瞎子,两个都要跌进坑中。』」(言论 #34)在圣经里,耶稣曾经教导说:「若是瞎子领瞎子,两个人都要掉在坑里。」(太十五14)。
但是其余的则有很多问题。现在列举一些例子:
(1)含诺斯底派思想
例如,《多马福音》有一些话表示,人需要自己里面的神圣源头和力量。例:「如果你将你内在的发挥出来,你所有的便能救你,如果你里面无有,你便因你的无有而灭亡。」(言论 #70)这正是诺斯底派讲的“智慧”,或“灵知”。
(2)甚至有泛神思想
例如《多马福音》说:「耶稣说:『我是光……我是一切,一切从我而来……劈开一块木,我在那里;举起一块石头,你也会在那里找到我。』」(言论 #77)根据定义,泛神论(Pantheism)是一种将大自然与神等同起来。若说耶稣(神)在木头或石头里,就是泛神论。
(4)错误的神学思想
《复活论》误解基督的复活,因为此书说:「救主吞没死亡……以看不见的吞没可见的……这是灵性的复活……」(一45)但是保罗说:「所种的是血气的身体,复活的是灵性的身体。若有血气的身体,也必有灵性的身体。」(林前十五44)所以基督复活是身体复活。基督复活之后曾被人看见、触摸等等,所以绝对不是灵体复活。
《塞特的三块石柱》赞美巴贝洛(Barbelo)为第一个“伊仁”(aeon),看不见之父的第一荣光,是完美者。(一二一24-25)“巴贝洛”是一个诺斯底派观念。《约翰秘传》解释说,他是母亲-父亲,第一个人,圣灵(五5)。这样的说话,当然神秘得难以清楚解释,但有人认为,在诺斯底派中,“巴贝洛”就是基督的母亲,也是圣灵。[2] 稍微有神学知识的,都能看见其中错谬。
(4)和圣经不符的资料
《彼得福音》告诉我们,耶稣钉十字架时,并没有经历痛楚(10);若没有痛苦,耶稣就没有必在客西马尼园忧伤,几乎要死地求神,「倘若可行,求你叫这杯离开我。」(太二十六38-39)。基督在十字架上呼喊:「我的力量、我的力量,为甚么离弃我?」(19);事实上,耶稣说:「我的神,我的神,为甚么离弃我。」(太二十七46)。彼拉多向犹太人表示「流这神儿子的血,罪不在我,似乎在于你们」,是在耶稣复活之后(46);事实上,犹太人要求把耶稣钉十字架,彼拉多让他们得逞时,他当时就洗手,表示责任不在他(太二十七24)。
《拿撒勒人福音》(Gospel of the Nazarenes)说﹕「看哪,主的母亲和他的弟兄对他说∶“施洗约翰正在为宽赦罪孽施洗。让我们去受他的洗礼。但是他对他们说∶“我在哪里犯了罪,我应该去接受他的洗礼? 除非我刚才说的是无知(的罪)?」(#2);马太福音却说:「耶稣从加利利来到约但河,见了约翰,要受他的洗。约翰想要拦住他,说,我当受你的洗,你反倒上我这里来么。耶稣回答说,你暂且许我。因为我们理当这样尽诸般的义。于是约翰许了他。」(太 3:13-15)。《拿撒勒人福音》又说:「今天给我们明天的饮食」(#5);但是圣经说:「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太 6:11)
(3)类似闹剧的错误
《多马福音》认为女人若要进天国,必须先变为男性!「西门彼得对他们说:『让马利亚离开我们,因为女人不配得到生命。』耶稣说:『我自己要引领她,叫她成为男性……因为每一个女人若将自己变成男性,可以进入天国。』」(言论 #144)但是耶稣说,人若重生,就可以进神的国(约三),没有性别的区分。[今天的女权主义者若知道这话,不知是否会把多马抓来鞭尸!]
(6)至少,很多地方呈现神秘主义,表示其神学思想来自灵异经历
例如《马利亚福音》有如此记载:彼得质疑马利亚得到救主的特别教导,她回答说:「我在异像中看见主」,然后马利亚报导救主怎样向她解释灵魂和心灵的一些隐密关系和事情(十七10-18),其中包括:「灵魂克服第三力量,向上升,看见第四力量,以七种样式出现。」(十六4-5)。
(5)有一些甚至表明是诺斯底派的
例如《塞特的三块石柱》宣称,该书是诺斯底派的奠基人之一的迪斯西奥斯(Dositheos)所得的启示。(《塞特的三块石柱》七118)[3]
需要在正典上加添吗?
上帝默示他的话,先知和使徒写下来,由他的子民认出来,最后由一个会议正式公认,因为「羊也听他的声音…羊也跟著他,因为认得他的声音。」(约十3-4)。我们可以放心相信神给了我们他的话——圣经正典。所以,一直以来,教会都同意,圣经正典已经完成。无需,也不能,加添或删除任何书卷。因为:
(1)从神学观点而言,神只通过先知和使徒说话。
(2)从历史观点而言,使徒的继承人并不承认自己有从神而来的新启示。不但基督教没有更改新约正典;二千年来,犹太人也没有更改旧约正典。这不是一件很奇妙的事吗?
(3)从逻辑方面而言,应该纳入正典中的书卷,不可能流失或者不被纳入,因为神不可能默示一卷书,而无法保存它。
结论
从上述次经伪经的问题可见,「耶和华的话是炼净的」(诗十八30)。所以「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提后三16)
换言之,我们不需要次经伪经。它们不能帮助我们更认识神。
参考书
Comfort, Philip Wesley ed. The Origin of the Bible. Wheaton, IL: Tyndale House Publishers, 1992.
deSilva, David A. Introducing the Apocrypha. Grand Rapids, MI: Baker Academic, 2002.
Ehrman, Bart D. Lost Scriptur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Geisler, Norman & William Nix. A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the Bible. Chicago: Moody Press, 1986.
Porter, J. R. The Lost Bible: Forgotten Scriptures Revealed. The Reader’s Digest Association, Inc., 2005.
Robinson, James M. ed. The Nag Hammadi Library in English. San Francisco: HarperSanFrancisco.
Turrentin, Francis. The Doctrine of Scripture. Grand Rapids, MI: Baker Book House, 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