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若倚靠神到底,就必不羞愧;我们若以他为夸胜,仇敌就不会向我们夸胜;而我们若在惧怕中消沉,乃至希望落空,他们就会向我们夸胜。——《马太亨利圣经注释:诗篇注释及应用》
人若选择以神的拯救为目标,若以神为拯救的神,便可坦然到他面前,求他指示通往那目标的路。神若拯救我们,就必教训我们,引导我们。拯救我们的神,也必指示我们。——《马太亨利圣经注释:诗篇注释及应用》
我们敬拜神,就当向他提升自己的心灵。祷告就是向神提升心灵;要定睛于神,用心灵祷告。——《马太亨利圣经注释:诗篇注释及应用》
当代的门徒,可能也有同样狭隘的心智框架。一个基督徒全群体,可能会排斥另一个群体,只因为所跟随的领袖、或者没有完全一致的教义,或使用不一样的方法。在不妥协福音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基督徒要在基督里彼此接纳,平等看待对方,即便他们的看法和做法与我们不同;这才是成熟的基督徒。——《字字珠玑:细读路加福音》米尔恩
《关于天堂地狱的见证-----有许多自称从天堂地狱回来的人,季凤文牧师也是如此。给我们带来了新的信息?》
这段经文设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圣经》中包含了我们得救所需要的一切知识。
一个从死里复活的使者,并不能在《圣经》之外,再加添些什么东西。为了叫人悔改,人所需要的不是更多的证据,乃是要花更多的心思和意志,来应用他们早已知道的真理。
若是死人从坟墓复活来教导我们,他们也不可能告诉我们什么圣经里所没有的内容。
当他们见证最初的新鲜劲儿,渐渐消失以后,我们就不会再看重他们的话,觉得比别人的话更有用。人们就这样可怜巴巴地等待我们没有的,而忽视了我们所有的,这才是千万灵魂遭毁灭的原因所在。信心,
唯独我们已经拥有的对《圣经》单纯的信心,才是对得救最重要的。有人虽然有《圣经》也读圣经,却要等待得到更多证据,才会成为一个坚定的基督徒,这样的人就是自欺欺人。若不从自欺中醒来,他必要死在自己的罪中。
默想:经常会有人告诉我们说,若是再有神迹的话,就一定会改变世人的不信和冷漠,叫他们接受信仰。亚伯拉罕的话,清清楚楚地否认了这一点。不愿相信的人,能把他们眼前的每一点证据都解释掉,而且他们也确实会这样做。
提醒:马伯超是好消息宣教会的。
这样的义通常称为信心的义,是通过回应上帝所提供的义而领受的义(参见:罗4:11;10:6)。律法的义和福音的义有共同之处,它们都完全合乎上帝的律法的要求。但是,它们之间也有区别,前者要求的是人本身完全合乎上帝的律法,后者是通过中保耶稣基督成就的,通过上帝的归算和人的接受成为人的义。在《腓立比书》3章9节中同时提到了这两种义,这节经文是这样说的:“并且得以在祂里面不是由自己因律法而得的义,乃是有基督的义,就是因信上帝而来的义。”
——布雷克牧师《理所当然的》
一个人得不得医治?都在于神的主权。
他是属于福音派的个人灵修,个人领悟。你若是初信徒,不鼓励先看。先在基要真理教义上学习,再看,就不会被迷惑。先入为主的错误是很可怕的。
末底改拒绝向哈曼下拜。犹太人有时也向政府官员下拜,以示尊敬。当时波斯王及位高权重的大臣,在国内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在他们面前下跪,就等于把他们当作神,因此末底改决不肯这样做。我们敬拜的对象,只能是独一真神,而不是任何人。若有人要求向他膜拜或违背神,我们千万不要让步。末底改坚守自己的信念,没有为明哲保身而随波逐流,他有勇气择善固守单单敬拜天上的父亲。
斯三章:不跪不拜
每天一起读一章
🔘 称义之人不可向罪屈服,因为基督已经为他做出了补赎。
🔘 这与称义之人的本性以及称义的本质相矛盾(参见:诗130:4;约壹3:3)。
🔘 这是可憎的,因为这样做就是“将我们上帝的恩变作放纵情欲的机会”(犹4)。
🔘 这样会给仇敌的诽谤留下余地,使敌人诽谤说我们的教义让人马虎不敬虔,就好像我们是在说:“我们可以作恶以成善”(罗3:8)。
🔘 这与上帝的圣言相悖,上帝的圣言总是把称义和成圣密不可分地连在一起(林前6:11)。因此,那些相信上帝的人应该留心行善;这是美事,并且与人有益(多3:8)。
~~~布雷克《理所当然的侍奉》
观察;“死了”指灵性的死,对罪恶没有感觉,不能自救。受洗归主后,神赦免了一切的罪,就不追究从前的罪,与罪断绝了。
默想祷告;慈爱怜悯的主啊!从前我们死在罪恶过犯之中,如今因悔改接受你的救恩,使我们从死里复活,像你藉着父的荣耀从死里复活一样。又因信靠你,叫我们的信心和盼望都在乎神。我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奉主耶稣基督的圣名,阿们
忧愁不但会阻碍人灵命的成长,而且还会使它消耗殆尽。假如不是上帝藉着自己的全能保守人的灵命,这种忧愁就会把它毁掉。
如果人屈服于这样的忧愁,就会越走越远,以致于最终除了哀痛和摧残自己的心灵之外,在任何事情上都找不到喜乐。那么,他就不适合做任何事情,不适合祷告,不适合相信,不适合争战和胜过罪,不适合操练美德,也不适合给别人带来益处,而且也使得自己不适合靠一般方法得以恢复,因为他拒绝接受安慰(诗77:2)。“心灵忧伤,谁能承当呢?”(箴18:14)。
🕋 所以,你行事为人要勇敢,因为人很容易向哀痛的心境屈服,就如同衰弱的人容易虚脱一样。这样的后果真是太危险了。所以,要昂起你的头,努力冲破这种拦阻。
~~~布雷克牧师《理所当然的侍奉》
以斯帖与末底改相信,父神会拯救祂的子民,但他们不是呆坐着等,而是积极采取行动。尽管天父一直掌权,但祂常常透过祂的儿女去工作,所以我们必须遵行和实践天父的旨意。单单是祷告,和静观其变,并不足够,还要付出行动。很多人相信天父的应许,却只愿置身事外。以斯帖就不同,她决定晋见皇上,而末底改也遵行她的吩咐去做。该是我们做的事,不要等待别人替我们做。采取行动参与父神的计划,并且合城的犹太人和以斯帖及身边的宫女都禁食祷告三天。
斯四章:禁食祷告
每天一起读一章
8月29日主日,灵修吗哪;
读经;【西2章】14又涂抹了在律例上所写攻击我们、有碍于我们的字据,把它撤去,钉在十字架上。
观察;律法是定罪的依据,恩典是借基督在十字架上的舍命,而成为赦罪的凭据。定罪的案卷,若撤销了一切的控告,就无罪释放了。
默想祷告;慈爱怜悯的主啊;惟有你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神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因你被挂在木头上,亲身担当了我们的罪,使我们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义上活。因你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因你受的鞭伤,我们便得了医治。奉主耶稣基督的圣名,阿们。
“至于我,我要求告神,耶和华必拯救我。”(诗55:16)
除神以外,别无拯救。我不指望从人那儿得着帮助,即使可以,我也不要依靠属肉体的人。在夜晚、在黎明、在午后,我切切向祂呼求,我只单单向那全能的神求告,因求告祂已足够。
祂要如何拯救我,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祂一定会帮助我。祂会用最稳妥的方式,在最好的时机,来拯救我,祂必彻底、信实、完善地成就此事,直至极致。这位自有永有的神必定会解决我现在及未来的各样困难,而且当我经过死亡之门,那永生的奥秘也向我敞开时,这仍不会有任何改变:“耶和华必拯救我。
圣经不是说:「你必须改善自己」,而是说:「你必须重生」。——司布真牧师
古道今传 古道今传 今天
摘录by《启示的哲学》
THE PHILOSOPHY OF REVELATION
当基督教进入世界的时候,立刻蒙召面对了一个困难问题。基于启示的基督教,
没有对超自然能力的信念,甚至任何宗教都不能想象或无法生存。
历史已经证明,文化并没有独立的起源和发展,而是从一开始就与宗教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特别是文化中更高级一些的元素,诸如科学、切艺术和道德,其起源和成长都得归因于宗教。在希腊、埃及、巴比伦、印度,我们所知最古老的科学都是神学;哲学起源于宗教,只是在后来才产生出各种具体科学。古代民族的艺术都带有宗教特征;而我们所遇到的所有古人,都有把道德律视为神圣诫命的倾向。科学、艺术和道德,在起源、本质和意义上,都与宗教的来源相同。因为它们都基于对理想世界的信念,而这个世界的真实性,只能被宗教所提供和保证。换句话说,被从上帝而来的启示提供和保证。
祝福加恩牧师 李师母 李耶利米圣徒的一家:不仅有准确的教义;更有圣灵的大能。耶稣的同在。爱的伴随。谦卑待人,宽容待不同的宗派。乐意行善。每天早晨--恩上加恩,乐上加乐。如先知耶利米, 讲道有拔出拆毁 栽植建立的权柄。为人可靠。有与马赛跑的力量。有心里的圣洁。有恒久忍耐的祷告膝盖,能分辨假异象假预言。仰望神的救恩。婚姻美好蒙福。牧养的羊群兴旺。奉耶稣的圣名祝福的,阿门!
人之异于禽兽者,有两个心灵方面不同的特点。
一,禽兽无道德观念,而人有是非之心。道德这东西,实际上不是外加的约束,而是与生俱来,内在的特征。人作好事,心就平安;作错了事,便有内疚;犯罪作恶的人,良心受到谴责,惊惶不安,总觉得自己是在“震怒之下”。
二,禽兽没有宗教观念,而人类是有的;虽然崇拜的对象,可有不同,但是神的观念则一。神是圣洁公义,赏善罚恶的;只有行善才能与神契合,作恶的必没有平安。
圣经说:“神是灵,所以拜他的,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他。”
神照着自己的样式来造人;当人被造的时候,神将自己的生气吹在人的鼻孔里:人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可见人的灵魂是由神而来。
9月3日礼拜五,灵修吗哪;
读经;【西2章】19不持定元首,全身既然靠着他,筋节得以相助联络,就因神大得长进。
观察;身体健康成长;必须有健全的身体,一个大拇指头或眼睛没有了,就不健全了。教会若与元首基督脱节了,就必土崩瓦解。
默想祷告;亲爱的主啊!教会是基督的身体,不能持定某一个人,或持定某一条真理,或是持定某一种制度。只有持定你元首,全身都靠你联络得合式,百节各按各职,照着各体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体渐渐增长,在爱中建立教会。奉主耶稣基督的圣名,阿们。
虽然我们的肉体将来会变为尘土。但我们依然爱惜肉体。因为是神造的。今生对肉体的爱护也是对永生新身体的盼望。不过保罗说过肉体是无益的,指的使我们更要关心敬虔的事。
司布真牧师九月二日(夜)
经文: 若不看见神迹奇事,你们总是不信。(约翰福音四:48)我们的主在世之时,人的思想有一病态征兆,就是热切追求神迹。他们极需福音,却拒绝福音,反倒急切求主耶稣行神迹,但是祂不常常行神迹。现在也是这样,许多人必须看见神迹奇事,否则不愿意相信。有人心中说:「我必须在灵里感到深切的搅动,不然我总不能相信耶稣。」但倘若你一直没有这种感觉,又如何呢?你宁愿入地狱,抱怨上帝,因为祂对待你不像祂对待其他人一般?另一位可能自语说:「倘若我能得到异梦或受到一些无法解释的震惊,那么,我将相信耶稣。」你不配得到异梦,因为主并不受你指挥。你只不过是祂大门外乞求怜悯的乞丐,然而,你却制定规章要祂如何向你施恩。主人是慷慨的,但是祂摒斥一切命令,祂要维持自己行动的主权。你为什么渴望神迹奇事呢?福音的本身不就是神迹奇事吗?「上帝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3:16)这就是神迹中的神迹。那宝贵的话:「愿意的,都可以白白取生命的水喝」(启22:17)和那庄严的应许:「到我这里来的,我总不丢弃他」(约6:37),是十分肯定的,比神迹奇事要美好得多了。你为什么向那位从不说谎的主要证明呢?甚至连恶魔都宣称祂是上帝的儿子(参阅太8:29),你尚且不信祂吗?
凡从神生的,就不犯罪。(3:9)
我们知道凡从神生的,必不犯罪。(5:18)
重生的人不会「习惯性」地犯罪(编注:当代译本翻译为「继续犯罪」)。重生的人与没有重生的人不同,他们的心、意志和趋向已经从罪的权势下得到自由。没有重生的人,不仅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构成了犯罪,犯罪之后也感觉不到良心的谴责。这种人不会与罪争战,反而与罪相处如朋友。但是,重生之后,人就会憎恨罪、远离罪、与罪争战。
当重生的人受到罪的影响,就会叹息、悲哀,把罪视为最大的疾病,渴望得到释放。一言以蔽之,重生的人不会喜爱罪,对罪也不会放任不管。重生的人最憎恨罪。当然,「我们若说自己无罪,便是自欺,真理不在我们心里了」(1:8)就如这节经文所说,重生的人也有可能犯罪,但重生的人却确确实实地厌恶罪。
重生的人最大的盼望是不犯罪。就如圣经所说「原来我们在许多事上都有过失」(雅3:2),即使重生的人偶尔也会心怀恶意,或会有错误的言行,但重生的人与没有重生的人不同,他会在本性上拒绝罪,在神面前诚恳地认罪。
——(莱尔牧师)
【何七8以法蓮是沒有翻過的餅】一块饼在火上专烤一面 而不翻过来烤另一面,这块饼必定是一面焦得不能吃,一面还是生面,也不能吃。有许多基督徒过的生活,就像没有翻过的饼。例如:有人专注重属灵的生活,而忘掉他在地上作人的本分;有人专注重地上的生活,而忘掉‘上面的事。’(西三1。)有人太注重公义,而一点恩典都没有;有人太注重恩典,而一点公义都没有。也有人顶注重客观的真理,而忘了圣灵在人裡面所作的工;也有人太注重主观的经历,而忘了基督在十字架上所已经成功的。还有人注重知识而忽视生命;还有人注重生命而忽视知识。总之,人很容易只见一面而不见全面,很容易偏于某一点真理而忽视其他的真理。神要求我们不是偏重一面的,乃是注重全面的。祂要我们有了信心,也有行为;有了生命,‘又要加上知识;’有了爱心,还得有‘不喜欢不义’(林前十三6)的心…。一块没有翻过来的饼不能充饥,照样,一个偏重一面的基督徒是不能供应生命去满足人的需要的。── 摘
基督教简明查经讲章大纲
文 / 黄彼得牧师
经文:创31:36-42
引言:
许多时候人说,无人知道我的苦情。我们很盼望有人能知道我们的苦情。所以常喜欢将苦情告诉人。但当我们将苦情告诉人时,所得到的真实帮助却很少。这里我们要看看雅各的苦情如何,而神又如何处理他的苦情。
一.雅各所受的苦情
1.寄人篱下之苦(1-2节)。作客旅,吃饭看人的脸色,心中有好些话无处讲。
2.赔偿损失之苦(39节)。工作有损失他要赔偿。
3.工作劳碌之苦(40节)。白日干热,黑夜寒霜。
4.长期受骗之苦(41节)。工作二十年受骗十次。
二.雅各受苦的态度
1.没有与人争吵,即忍气吞声。虽然拉班之子多有闲言难色,但他均置之不理。
2.没有减少他工作的热忱和忠心。他二十年仍是一样的忠心工作,赔偿在工作上的损失。
3.等候神的日子来到才离开(3节)。在神未叫他离开前,他仍是忍耐等候。
4.只将苦情向神倾吐(4节)。可见他的苦情连妻子都不知道。在牧羊时,将苦情默默地告诉主。
三.神对待雅各的苦情
1.都看见了。即无论拉班及其儿子们如何苦待,祂的眼目都看见。苦情和劳碌都见到。
2.神允许苦情来锻炼雅各。这许多苦情都是增加雅各人生的丰富经验。如罗马书第五章3至5节“患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练,老练生盼望”。
3.在受苦满足时,神叫雅各丰富的出去(17-18节),带许多牲畜,财物出去。所以苦难不但叫经验丰富,也叫财物丰富。
4.神会拦阻过分的恶意(42,24节)。连说好说歹都不可以。这可见神是活的,是眷顾人的,也是会伸冤的神。
结论:
人生在世有苦难,但这一切苦难都有神的美意,最少增加我们丰富的人生经验。在受苦满足时,祂会叫我们脱离这苦难,连人要说一句歹话神也拦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