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怎么产生的呢?在该隐的个案,「恨」的产生是出于嫉妒。嫉妒是怎么产生的呢?嫉妒是从自己不当有的野心产生出来的。当人盼望自己全世界第一,却发现有比自己更好的人取而代之自己所想要的地位,因而不能达到个人的野心所盼望达到的地步,就恨那些撼动自己地位的人。其实所谓「我应当有的地位」,「我应当是第一」,是完全没有道理的。为什么你一定要是全世界最漂亮的人才甘愿活在世界上?为什么你一定要是全世界最聪明的人,才甘愿做人?为什么你一定要比别人有更大的房子,才感到可以安居乐业?为什么你一定要比别人有更多的享受,才感到上帝对你好?为什么有人比你好,有人比你英俊,有人比你美丽,有人比你成功,有人比你顺利,你就向天发怨言?你凭什么绝对化自我,盼望你想像的目标一定要成就?
Missy Yeh
Stephen Tong牧师,神学讲座系列20 _ 基督徒的爱与恨
你不应将不善、不圣与良善、圣洁等量齐观。独一的永存者是上帝,那些与上帝敌对的都不是自有永有的永存者。撒但不是永在的,撒但不是创造者,撒但是被造者,恶者不能与善的本体同样永恆。恨不能与爱的本体同样永恆,因为爱的本体是永恆者,爱的本体就是上帝,因为上帝就是爱。你从这个角度切入这个主题,就知道如果人没有回到上帝面前,是不可能消除内心的恨。
这个世界到了人类以为文明最高超的二十一世纪的时候,同时也是历史上最仇恨、最凶暴的时候,这是对启蒙运动三百年来高举理性的最大讽刺!人学乖不是因为读很多书,人变好不是因为受了很多的教训惧怕刑罚,因畏惧受罚而产生良善。恨不能用恨制止,恨只能用爱去吞灭。用报仇去解除人对你的仇恨,是一个永远无法兑现的梦。用饶恕的宽容,用伟大的包容,用爱去得胜你的仇敌,才能在地上减少一些恨的存在,因为爱有正面的动力,爱是上帝的本质。
圣经劝人用爱胜过恨,用善胜过恶,「你不可为恶所胜,反要以善胜恶」(罗12:21),「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太5:44)。基督徒的伦理不是像世人的伦理。从汉摩拉比(Hammurabi, 1792-1750 B.C.)到现在, 从巴比伦、古希腊到现在,人的社交活动、人与人之间的关係常常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这种所谓「公义」的冤冤相报。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证明公义是需要的,但如果「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以恨做为基础,我们就常用恨代替公义,在仇恨之中,认为自己是替天行道,擅自夺取上帝的审判权,使自己永远无法脱离仇恨而进到爱的可能性。
耶稣的比喻 17 葡萄园作工的比喻
信仰归正 信仰归正 今天
17、葡萄园做工的比喻1
一、侍奉的原因2
1、因我们是主重价买来的2
2、因为侍奉是理所当然的2
3、因为这是神特别的拣选3
4、因为我们都能侍奉神的3
二、侍奉的机会4
1、是不分早晚的4
2、是不分老少的4
3、是不分时代的5
三、侍奉的态度5
1、第一种——雇工式:清早进葡萄园的工人5
2、第二种——本分式:巳初、午正、申初进葡萄园的工人6
3、第三种——感恩式:酉初进葡萄园做工的人6
四、侍奉的报酬7
1、显明神的公义8
2、显明神的主权8
3、显明神民心态8
1)贪欲8
2)埋怨9
3)叫苦9
4)攀比9
5)红眼10
4、显明神的信实10
5、显明神的恩慈10
洪水的毁灭是全球性的。或贫或富,皆无法逃避。学者或文盲,受尊敬的或被轻视的,信奉宗教或亵渎上帝的,年老的或年幼的,都在同一次的毁灭中淹没了。
有人嘲笑先祖挪亚,现在他们的讥笑在何处?有人因他的热忱而恐吓他,以为他是癫狂了;他们的夸大和尖利的言词到何处去了?批评这位老人之工作的人在海中淹没了,与他一起嘲笑的人也灭顶了。
那些在言语中同情这位老好人坚定的信念,但却没有参与的人,也被深水淹没不再浮起。
甚至帮助建造此奇妙方舟而获得工资的工人也全都丧命了。洪水把他们全都冲去,没有一人例外。不论人是什么阶级、职业、品德,若不信靠主耶稣,没有一个灵魂能得救。
人们共同的冷漠真是何等奇怪啊!他们忙着吃喝嫁娶,直到可怕的黎明来临了。罪恶欺哄全世界的人类要自卫自保,殊不知那是愚蠢之极!到那时,所有人都忽视自己的灵魂,直到恩典给他们合理的理由,他们才离开罪恶,按理性行动。
在方舟中一切有生命的皆得救了。从最巨大的象到最幼小的老鼠,都得救了。胆小的兔子和勇敢的狮子都一样安全,无助的羚羊与辛勤的公牛同等稳妥。在耶稣里所有的都蒙拯救了。今晚你是否也在祂之内?